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症状管理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又称术后胃排空障碍,是不存在器质性梗阻的一种复杂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胃排空延缓、运动功能失常引起的大量胃液潴留、呕吐等,常见于腹部手术后。胃癌术后发生率在0.4-6.9%之间,虽然并不高,但胃癌作为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之首,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约103.4万,因此PGS的发病群体不容小觑。 根据胃排空障碍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PGS和慢性PGS。 急性PGS 急性PGS一般在术后禁食改为流质后1-2天就出现餐后呕吐、胃排空障碍、胃出口梗阻等症状。 慢性PGS 慢性PGS则会延迟到术后数周甚至更久,且在进展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胃肠肿瘤患者本身围手术期会经历多个症状群,如能量不足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消化道症状群。在此基础上,PGS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腹感、腹胀、厌食症等症状尤为突出,通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和肠内外营养支持。PGS症状管理对全球的健康照护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研究表明,PGS患者的治疗时间平均为25.4天,长期的治疗及症状负担不仅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影响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降低生活质量,同时缩短了术后生命周期。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PGS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分为49.92±11.37分和50.91±6.57分,明显高于非PGS患者。 据报道,患者的精神状态、幽门梗阻、手术时间和白蛋白水平都是PGS的风险因素,因此,有必要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主导的综合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胃肠功能。 考虑到PGS症状的变化轨迹是动态的、可演变的进程,且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多采取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症状管理,以减少症状负担和治疗副作用。 中医护理方面,常见的穴位艾灸、中药外敷及中药灌肠,中药通过皮肤、穴位直接被人体吸收,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可有效缓解PGS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症状。 目前,以症状管理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减轻癌症患者症状体验,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命质量。 《中国癌症症状管理实践指南》建议将症状管理理论纳入癌症症状管理中,并提出护士在症状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医护人员开展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管理时应加强术后症状关注并以症状群为干预单位,改善患者的症状体验,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患者面临不同治疗方案、症状困扰及决策取舍等困惑时,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鼓励患者参与自身症状管理决策中,提高其对疾病及症状管理方案的理解,改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意愿,更好的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目标。